290
次围观
护眼模式
文字偏好
语音阅读
未开启
00:00
打印该页

近几年,陶瓷行业淘汰洗牌加速,在产能过剩的现实压力下,“去产能”成为各大陶瓷产区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,不少陶瓷产区、陶瓷企业均在加速推动低端、低附加值、低效率的生产线退出,提高陶瓷产业的经营质量。

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截止2022年11月,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5大陶瓷产区共有建筑陶瓷生产线1679条,而在两年前的2020年,这5大陶瓷产区共有1862条生产线,短短两年时间,再次淘汰退出183条生产线。

这些淘汰的生产线,有的是因为当地政策门槛提高,能耗效益难以同步提升而淘汰;有的是因为城市规划,工厂厂房为城市发展让步而拆除;有的是企业经营不善倒闭破产,生产线闲置退出;还有的是陶瓷企业内部产能优化、产品结构优化,主动淘汰一部分低效益、低附加值的生产线……




广东福建江西四川山东5大陶瓷产区



对比高峰时期生产线缩减1000多条

据最新数据显示,2020-2022两年间,全国又有270多条建筑陶瓷生产线淘汰退出,其中,仅仅是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5大陶瓷产区,共计就有183条生产线被淘汰,占全国淘汰总量的66%。

图片

分省份来看,上述5大陶瓷产区,在过去两年间,广东淘汰退出61条线,淘汰率8.23%;福建淘汰退出43条生产线,淘汰率9.89%;江西淘汰退出37条生产线,淘汰率10.39%;四川淘汰退出21条生产线,淘汰率11.29%;山东淘汰退出21条生产线,淘汰率14.58%。

自2014年我国陶瓷砖产能达到140亿㎡的顶峰后,陶瓷生产企业数量、生产线数量开始逐年减少。数据显示,2014年高峰时期,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5大陶瓷产区共有2711条生产线,而当年全国共有3621生产线。

放长时间线来看,2022年相比2014年高峰时期,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5大陶瓷产区共计淘汰减少1032条生产线,缩减幅度38.1%。


广东产区自2014年以来,建筑陶瓷生产线总量减少382条生产线,减幅36.0%。其中,2017年—2020三年间退出的生产线最多,达到221条,这一时间段内,肇庆、清远等产区均有出台相关政策,引导一批落后陶企及生产线退出,再加之这期间广东陶企大规模“煤改气”,陶企生产成本大幅攀升,一批生产线主动退出。

福建产区自2014年以来,建筑陶瓷生产线总量减少162条,减幅29.2%。福建产区生产线退出,在一定程度上与外墙砖品类的萎缩有关,受外墙砖“限高”政策影响,2014年高峰时期,福建产区曾有304条外墙砖生产线,而到了2022年仅剩93条外墙砖生产线,8年时间仅外墙砖生产线就缩减200多条。

江西作为起步最晚的陶瓷产区,生产线总量在2017年达到顶峰,到2022年累计减少53条生产线。其中,2020-2022年退出的生产线最多,这一时间段由于产能过剩,江西产区一批陶瓷生产线另谋出路,仅2022年江西产区就有50多条生产线转产锂电。

山东产区自2014年以来,建筑陶瓷生产线总量减少389条,减幅高达76.0%,系萎缩幅度最大的陶瓷产区。其中,2014-2017年退出减少的生产线最多,达到309条,这与这一时间段内,山东淄博的产业政策调整有关——产能从12亿平方米“砍至”2亿平方米,从曾经的“全国第二大建陶产区”到“元气大伤”。到2022年,如果从产能角度而言,山东已跌至全国第5,甚至被新兴陶瓷产区广西超越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自2011年以来,随着新兴陶瓷产区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,以及传统产区大幅压缩产能,上述5大陶瓷产区生产线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降低,从高峰时期的80.1%下降至67.6%。





有的改做仓库,有的当废铁卖……

淘汰退出的5大原因总结

2020年以来,各大陶瓷产区的政策环境相对稳定,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5大陶瓷产区183条生产线退出,更多是受市场竞争压力影响的一种主动行为。

比如,在江西宜春产区,由于产能过剩与价格战愈演愈烈,企业的经营压力日益凸显,20多家陶瓷企业的50多条生产线,主动退出转型,投向锂电新能源行业。

同时,在江西零星分布有少量陶瓷企业的小型产区,或因为当地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、或因为当地城市规划,一部分陶瓷企业及生产线被迫退出。

这样的现象,在四川产区亦有发生——一些原来仅有一两家陶瓷厂的小型陶瓷产区,缺乏产业集聚效应,陶瓷企业及生产线数量持续萎缩,濒临全面退出。

其次,过去两年间,煤炭、天然气、原材料等生产成本大幅上涨,在高企的成本压力下,很多拥有多条生产线的陶瓷企业主动放弃一部分能耗水平高、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线,或将其拆除改做仓库,或将其“合二为一”,改为生产效率更高的大线。

图片

▲图为一陶企拆除的厂房及生产线。

第三,陶瓷行业“内卷”更剧,随着行业集中度的加速提升,在“大鱼吃小鱼”的竞争态势下,一批小产能、小规模的陶瓷企业及生产线被淘汰出局,这样的现象在四川产区较为多见,产能加速向头部陶企集中。

第四,最近两年产品品类加速迭代,广东产区的抛光砖、福建产区的外墙砖、山东产区的瓷片、四川产区的青瓦等传统品类生产线均大幅压缩。这些传统品类,一部分生产线转产为其它品类,一部分较为老旧、改无可改的生产线只能拆除当废铁卖。

“我们趁去年年底钢铁价格高的时候,拆了2条生产线卖废铁,又将1条线先后改做中板、地铺石。”福建一家原有6条外墙砖生产线的厂家负责人介绍。

数据显示,2021年来广东产区天然气价格高企,在成本压力下,广东大量陶企主动放弃生产低附加值的抛光砖、瓷片,仅这两大品类就减少59条生产线,这些减少的生产线一部分转产其它品类,一部分拆除,当废铁卖……

在山东产区,亦因为生产成本高企,部分陶瓷企业逐步放弃市场萎缩、利润微薄的瓷片生产线,将其淘汰拆除;四川产区不少青瓦生产线,由于市场需求减少,经营压力凸显,或主动、或被动退出……

当然,上述陶瓷产区,还有一小部分生产线是因为环保压力、产业政策调整等原因被迫退出,这样的现象在过去两年较为少见,在四川、江西、广东等陶瓷产区亦有发生。

上述5大原因,不仅仅影响到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产区,更是过去两年间,全国270多条陶瓷生产线淘汰退出的主要原因。不过,虽然生产线数量再次淘汰减少,但无论是全国瓷砖产能,还是上述5大陶瓷产区的总产能均不减反增,各大陶瓷产区生产线的生产效率、智能化水平均有显著提升。


包含1个附件
大小:1.5MB


已有 0 人打赏
9
有用
0
关注
0
收藏
287
浏览
发表您的看法
文明社会,从理性评论开始。谢绝地域攻击、粗言秽语。